11月15日上午,统计局公布了10月的主要宏观数据。
一、从生产端看
一方面,工业生产回升。
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3.1%回升至3.5%,两年平均增速由5.0%回升至5.2%,环比增速则由0.05%回升至0.39%。
在此之前,10月官方制造业PMI中的生产指数回落1.1个百分点至48.4%,连续第二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市场预期工业生产将继续放缓,但实际结果则超出市场预期。
三大门类中,政府加大保供稳价力度,采矿业增速由3.2%回升至6.0%,达到年内最高水平;电力短缺则推动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由9.7%回升至11.1%。与此同时,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2.4%回升至2.5%。
制造业增加值的回升,一方面表明缺电现象在10月份有所改善;另一方面则受到外需保持强韧性的推动。10月出口交货值两年平均增速由7.0%回升至7.8%,达到5月以来最高水平,进而推动制造业市场加速。
另一方面,服务业生产恢复。
10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由5.2%回落至3.8%,但两年平均增速由5.3%加快至5.5%。
10月本土日均新增确诊由上月的18.5例降至15.9例,日均新增密接由898例上升至1387例,但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半月,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等省份,所以对全国整体服务业的冲击并不显著。
二、从需求端看
首先,消费超预期好转。
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由4.4%回升4.9%,两年平均增速由3.8%回升至4.6%。环比增速由0.3%回升至0.43%。
10月消费超预期好转,首先跟零售价格走高有关。10月零售价格指数(RPI)由1.8%上升至2.9%,创去年3月以来新高。如果剔除物价因素,零售实际增速则由上个月的2.5%回落至1.9%。
其次,跟就业向好、收入改善有关。由于出口产业链走强,进而带动就业向好、收入增长,助力消费保持平稳。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33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9%,与上月持平。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4.2%,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
最后则跟疫情冲击不大有关。10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速由3.1%回落至2.0%,两年平均增速则由0.8%回升至1.1%。同时线上销售仍然火热,1-10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4.6%,较1-9月回落0.6个百分点,占比由23.6%微升至23.7%。
其次,投资增速保持平稳。
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7.3%回落至6.1%,两年平均增速持平于3.8%。考虑到今年PPI价格连创新高,价格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
从两年平均增速看,三大支柱中基建投资大体持稳,制造业投资增速反弹,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在回落。
其一,前10月基建投资增速由1.5%回落至1.0%,两年平均增速由0.4%小幅回落至0.3%。10月单月基建投资两年平均增速由-1.8%回升至0.9%,有所好转。
资金方面,从wind口径看,10月新增地方政府债6893亿元,为年内最高水平,财政部要求专项债11月底之前发完,近期地方债发行明显放量,资金正在逐步到位。
项目方面,此前刘鹤副总理要求“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发改委也表示,将会发挥好“十四五”规划《纲要》102项重大工程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加快已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执行进度,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
再加上国常会多次强调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以“应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基建投资托底增长的作用将会逐渐显现。
其二,前10月制造业投资由14.8%回落至14.2%,两年平均增速由3.3%回升至3.8%。10月单月两年平均增速则由6.4%回升至6.9%。
制造业投资增速重拾增长势头,一是由于制造业利润仍然保持较快增长。今年前9个月,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了42.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58%,整体状况保持稳定。
二是国家“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等政策影响,技改投资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较快。1-10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6.5%,继续发挥牵引作用。
三是由于出口仍具韧性。近期无论是出口交货值还是出口总额,两年平均增速均保持回升势头。在全球产业链运行不畅的背景下,中国产品行销世界,制造企业有扩大投资意愿。
其三,前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由8.8%回落至7.2%,两年平均增速由7.2%回落至6.8%,10月当月两年平均增速由4.0%回落到3.3%,连续第7个月回落。
10月以来,监管机构继续对房地产调控纠偏,但执行中力度仍显偏弱,市场参与者对地产的风险偏好降到极低,融资端基本冻结,销售回款被困监管账户,供应商拒绝垫款,消费者观望情绪加重,各方面共同作用导致当前对房企形成了一定的挤兑,也有越来越多的地产商出现现金流问题。
从销售来看,1-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两年平均增速由4.6%回落至3.6%,销售额两年平均增速由10.0%回落至8.8%,市场持续降温。此外,受资金和预期影响,房企拿地和开发的意愿不足。1-10月竣工面积两年平均增速由4.5%回落至2.8%,施工面积增速由5.5%回落至5.0%,新开工面积由-3.9%回落至-5.2%。
最后,出口好于预期。
10月以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速由28.1%回落至27.1%,但两年复合增速由18.4%回升至18.7%,好于市场预期。
10月出口同比超预期,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推动:一是价格因素。9月出口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7%,为近10年来的最高增速。10月出口价格仍在继续上涨,预计继续推动出口总额走高。
二是需求回升。10月全球制造业PMI回升0.2个百分点至54.3%,显示全球需求有所回升,特别是欧美圣诞备货带动我国出口走强。
三是订单转移因素。东南亚经济体的生产和出口受到疫情影响仍未恢复至正常状态,其订单继续向中国转移。
三、下一阶段展望
从10月主要宏观数据来看,经济主要表现出以下方面特点:
一是出口产业链保持强韧性,进而带动工业增加值、制造业投资和就业走好;二是疫情虽然升温,但主要影响东北和西北地区,对全国服务业和消费冲击不大;三是房地产市场继续降温,房价走低、销售走弱,调控有待进一步纠偏。
相应的,决定下一阶段经济走势的因素,也集中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外需强度。近期全球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主要折射的是此前数月的疫情向好态势。但随着入冬以来疫情在欧洲的反扑,一些国家正在考虑重新收紧防疫措施,加上各国的刺激政策正在退出,这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再度走弱。对中国出口而言,继续保持韧性的时间窗口正在收窄。
二是疫情防控。11月以来,随着天气转冷,病毒活动开始活跃,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状态,目前已经波及20余个省份,新增密接数量较前几个月明显上升。
考虑到冬奥会将于明年2月初召开,在此之前各地的疫情防控将会继续加码,经济可能会继续受到扰动,消费和服务业难以明显反弹。
三是房地产调控。10月以来,监管层连续针对房地产金融政策进行纠偏,但效果尚未显现。10月全国7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3%,降幅较上月加大。
近段时间以来,调控有放缓苗头,资本市场已经率先反应,但预计“房住不炒”的定位和“三稳”的政策基调不会改变,而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驱动以及房地产税试点加快推出的背景下,预计难以扭转房地产市场的下行走势。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