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国物价数据继续腾高,导致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进而推动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与黄金同时走高,美股则结束了连续五周的上涨。
根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数据,10月PPI同比上涨8.6%,核心PPI同比上涨6.8%,均持平于前值。10月CPI同比上涨6.2%,高于前值5.4%,核心CPI同比上涨4.6%,高于前值4%。
无论PPI还是CPI,环比仍在加速上涨,同比涨幅均处在多年高位,也远高于美联储2%的警戒线。这继续对美联储的“通胀暂时论”形成挑战。
通胀的持续上涨,既受到汽油和食品价格上涨的拉动,也受到工资水平上涨的推动。美国初请失业救济人数已经连续6周减少,职位空缺数则连续两个月下降,劳动力市场改善带动工资水平上涨,进而形成“工资-物价”通胀螺旋,继续对美联储的“通胀暂时论”形成挑战。
上周美联储由多位官员为加息预热。如美联储副主席克拉里达认为,明年底将实现充分就业并满足加息的必要条件,他警告称FOMC票委都觉得通胀前景存在上行风险。明年票委布拉德也担心高通胀持续过久,支持明年加息两次,如有必要一季度可提速完成taper。
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推动美元指数一度拉升至近16个月以来新高,黄金也罕见地同步上涨,突破1860美元。之所以出现这一状况,或许表明市场认为通胀的上升速度会比美联储的紧缩更快,进而使黄金抗通胀的属性进一步凸显。
国内上周最重要的事件无疑是十九届六中全会。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站在两个百年的交汇点,此次决议谋划了我们未来百年的时代愿景。会后,国务院和各个部委均学习贯彻了会议精神。
上周还公布了10月物价数据。
10月CPI同比涨幅由0.7%回升至1.5%,为去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PPI同比涨幅由10.7%扩大至13.5%,继续刷新统计以来新高;PPI-CPI剪刀差扩大至12个百分点,同样刷新统计新高。
CPI的回升主要由供给因素推动,特别是鲜菜和能源价格。10月CPI环比上涨0.7%,其中鲜菜价格环比上涨16.6%,拉动CPI上涨0.34个百分点;受能源价格上涨推动,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4%,拉动CPI上涨约0.35个百分点,但其中的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1%,与上月持平。
PPI飙涨则主要由生产资料价格带动。当月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上涨3.3%,连续第四个月加速,并创统计新高。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叠加国内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偏紧影响,无论是煤炭相关产业、石油相关产业还是高耗能行业,都出现环比加速上涨态势。
近段时间以来,国家层面继续加码保供稳价、扩能增产,特别是煤炭价格已较高点腰斩,南华综合指数也以回落为主,预计后期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将有所放缓。叠加基数抬升,PPI同比或将在11月出现回落,这意味着经济正逐渐走出此前的“类滞胀”状态。
从10月金融数据来看,新增信贷结构仍在恶化。
10月新增人民币信贷8262亿元,同比多增1364亿。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2190亿元,同比减少1923亿;票据融资1160亿元,同比多增2284亿元。同比一减一增,反映出实体经济的实际融资需求不足,银行被迫用票据贴现来冲规模。
10月新增社融1.59万亿,同比多增1971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新增7752亿元,同比多增1089亿元;政府债券新增6167亿元,同比多增1236亿元,是主要贡献因素。
截至10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0%,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9%,均与上月持平,结束了此前的连续下滑局面,显示信用环境有所企稳。但M1同比增速由3.7%回落至2.8%,M2增速由8.3%回升至8.7%,两者之间的负剪刀差进一步拉大到5.9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扩大生产意愿不强以及房地产市场交易量下降。
随着经济由“类滞胀”滑向“前衰退”,稳增长必要性上升,政策空间也正在打开。目前来看,政策主要在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房地产调控微调。
此前政策虽然已经开始纠偏,10月全国个人住房贷款环比多增超千亿元,但执行中力度仍显偏弱,市场参与者对地产的风险偏好降到极低,融资端基本冻结,销售回款被困监管账户,供应商拒绝垫款,消费者观望情绪加重,各方面共同作用导致当前对房企形成了一定的挤兑,也有越来越多的地产商出现现金流问题,市场对于地产硬着陆的担忧加重。
11月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举行房企代表座谈会。据悉,部分参会房企有计划近期在银行间市场注册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座谈会的召开,预示着房地产企业境内发债的相关政策会有所松动,同时,银行等机构投资者也会通过债券投资等方式重新为房企“输血”,防止房企资金链进一步恶化。
随后有市场传闻称,各地银保监会通知热点城市的主要银行,将积压5个月以上的按揭贷款清退,并临时放开对房地产商开发贷限额的管控,以及沈阳放松限购限贷等。受这些利好传闻推动,房地产股票连日上涨。但需要指出的是,这只是对此前政策过严的纠偏,并不意味着房住不炒的定位就此松动或房地产重新担当刺激短期经济增长的工具,市场应对此有充分考量。
二是支持绿色发展。
央行上周宣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央行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的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总体看,这一工具具有“定向降息”和“结构性宽信用”的特征。
央行在答问中指出,这一工具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大碳减排领域。初期的碳减排重点领域范围突出“小而精”,重点支持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但促进碳减排的空间较大,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可以带来显著碳减排效应的行业。有助于在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同时,落实“双碳”战略和实现“调结构”目标。
三是各地加大基建投资力度。
进入四季度后,多省集中开工了一批重大项目,发改委也在近日明确将加快重点项目审批落地,还将加速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重大工程。随着专项债发行速度加快,基建项目的资金将会逐渐到位,这将有助于基建投资走稳。
此前,11月2日的国常会强调要“规范有效用好政府公共支出”,杜绝“面子”工程,注重“里子”建设。11日财政部发文,严禁擅自随意调整专项债券用途,严禁先挪用、后调整等行为,旨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提高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绩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切实推动实物工作量尽快形成。(王静文)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