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很多年前,读过苏缨和毛晓雯的《唐诗的唯美主义》。

 

两个作者对于古典文化和西方文艺理论非常熟稔,有一套游刃有余的分析体系。但对于当年的我而言,更喜欢点缀在书中的那些名人轶事,所以摘抄了不少八卦,加上了自己的点评,贴在新浪博客里。

 

工作之余读读古诗词,至今仍是我为数不多的怡情方式。

 


 

 

1. 

 

唐朝之所以是诗歌盛世,是因为科举考试中要考作诗。会作诗,也是仕途经济的必经之路。

 

个中极品,是“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旧唐书》认为“必有神助”。

 

我总觉得这句诗跟另外一个名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来还有个二流演员引申出一首五言:“江上有奇峰, 锁在云雾中。寻常看不见, 偶尔露峥嵘。”

 

2. 

 

李白生平1059首诗歌中,341篇提到了月亮,是个十足的“月亮控”。

 

当年郭德纲曾改过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我是郭德纲。”

 

我改了另外一首:“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我是王大菲”。

 

3. 

 

李白的特长是古体诗,只留了一首律诗《金陵凤凰台》,还出现了严重的格律错误,这一点比不上杜工部。

 

李白的特长在于热情奔放,浑然天成;杜甫特长在于遣词和用典,对仗常常严密精巧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随手一句“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都能写出无情对的感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不止是上下两句对仗,一句诗里的四个字也要对仗一下,炫技炫到不行。

 

杜工部给人的感觉像是工业与信息化部的简称,一样的理性严谨。

 

4. 

 

宋之问的名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不是因为思乡,而是因为他偷偷的从流放地跑回了洛阳。

 

后来他把收留他的恩人给告发了,并因此取得了富贵,所以人品为人所不齿,但并不妨碍他在诗坛上的地位。

 

不过这也说明,道德水平和技术能力、文学造诣之类的,不能划等号。

 

比如西晋的文坛盟主大帅哥潘安,同样也是个趋炎附势之徒。“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5. 

 

据说宋之问为了争夺其外甥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著作权而杀死了小刘。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但此事当存疑,因为这两句诗未见得好,而以宋的造诣,也未必写不出来。

 

不排除后人因为不齿于宋的人品而嫁祸于他的可能。

 

6. 

 

 

号称“诗画双绝”,擅长山水诗和工笔画,貌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王维王摩诘,其实同样贪图富贵,无意出世,甚至还在“安史之乱”中做过叛军的伪职。

 

他最喜欢的佛教经典是“维摩经”,因为不强调苦行和出家。

 

要舍弃眼前的荣华富贵,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有个叫灵澈的和尚写道:“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7. 

 

 

罗隐没有官运,屡试不第,被一名旧日相识的歌伎取笑,写了一句诗“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感觉罗隐是个很勤奋、很踏实、很内向但确实没什么天分的诗人,他最著名的一句诗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8. 

 

最能反映盛唐生活安定、社会繁荣的诗句,不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也不是“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而是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所体现出的自信与洒脱。

 

这是苏和毛的说法,其实仅就文字中展现出来的大唐气象而言,我觉得无出王维“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其右者。

 

9.

 

唐朝以道教为国教,所以习道之风颇盛,官家也有专门的选拔机制,成为一些人做官的终南捷径,包括李商隐在内的好多人都这么干过。

 

李商隐有一句诗叫“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写的非常巧妙,但这首诗叫“重过圣女祠”,回忆的是自己以前修道时的罗曼史。

 

10.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号称“孤篇压全唐”,但《春江花月夜》本是舞曲名,类似于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

 

这种做法到宋朝就更为普遍了,满地都是词牌。

 

 

话题:



0

推荐

王静文

王静文

10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现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负责人,兼任盘古智库、凤凰国际智库等高级研究员。专注于宏观经济研究,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