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丨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中心
 
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4.7%回升至6.2%
 
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较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显著回升1.5和0.8个百分点,为年内较高水平。三大门类齐齐回升,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上月加快1.8个百分点至5.7%,升幅最大,制造业回升1.7个点至6.3%,公共事业微升0.1个点至6.7%。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78%,增速较上月显著加快0.61个百分点。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持平1-10月。
 
工业行业和产品数据印证生产向好,汽车生产显著回升。从行业增加值来看,下游消费品类行业有所好转,食品、纺织和汽车制造业增速均显著回升,其中汽车行业增速大幅回升至2018年下半年以来高点,提高2.8个百分点至7.7%,连续4个月保持正增长;受出口影响较大的中游加工组装类行业整体回升;上游原材料类行业同样向好。从产品产量来看,11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4.0%,持平上月;水泥和粗钢产量同比增速均由负转正,较上月大幅回升10.4和4.6个百分点至8.3%和4.0%,汽车产量同比增速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首现正增长,由上月的-2.1%大幅回升至3.7%。
 
终端需求改善支撑工业生产。内需方面,11月消费超预期回升、固定资产投资止跌企稳,对工业生产形成支撑,一定程度对冲了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双双放缓的负面影响。外需方面,全球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回升,主要经济体宽松效果逐渐显现,海外悲观情绪减弱,外需在11月出现边际好转。11月出口交货值降幅由上月的-3.8%收窄至-3.4%,对制造业的拖累减弱。
 
库存回补有启动迹象。从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来看,1-10月累计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至0.4%,企业仍在主动去库存,但回落幅度收窄,逐渐接近尾声。11月制造业PMI中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0.4个点至47.8%,为8月以来最高水平;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0.3个点至46.4%,与2月持平,均为年内最低水平。两者一升一降,显示出在需求、生产双双向好的情况下,企业库存回补或将弱启动。
 
12月工业增加值有望继续改善。12月上旬六大集团发电耗煤同比增速为16%,持平11月,周高炉开工率略有下滑但仍好于上年同期水平,显示生产较为平稳,同时汽车行业景气回升有望持续;中美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贸易局势缓和或提升12月出口交货表现;11月PPI同比增速降幅收窄,拐点已现,企业盈利有望修复,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预期和生产投入。预计12月工业增加值有望继续改善。
 
前11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平于5.2%
 
2019年1-11月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持平于1-10月的5.2%,符合预期;经季节调整后,11月环比增长0.42%,相当于折年后增长5.16%,高于10月的4.91%。其中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全面小幅回落,但基建投资在政策支撑下环比增速反弹,整体投资增速止跌回稳。
 
基建投资同比回落、环比反弹,仍处低位。1-11月基建投资增速较1-10月份继续回落0.2个百分点至4.0%,为年内次低水平,改善乏力。经测算,11月当月同比增长3.3%,较10月回升1.2个百分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019年发行接近尾声,对基建投资的拉动进一步减弱。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调降、年末财政支出加快等因素对基建投资拉动存在滞后,因而基建投资资金瓶颈犹存,累计增速连续两月放缓。不过,基建投资环比增速的小幅反弹表明政策支持正在逐渐发力,后续回暖可期。
 
制造业投资未能延续反弹,继续低位徘徊。1-11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较1-10月回落0.1个百分点至2.5%,再回年内最低水平;经测算,11月当月同比增速回落1.8个百分点至1.6%。虽然工业增加值出现反弹,但传导至投资端仍需时间,制造业投资尚未真正触底反弹。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高位渐进回落。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至10.2%;11月当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至8.4%。11月商品房销售依然疲弱,但韧性较强,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速较1-10月回升0.1个百分点至0.2%,当月增速则较10月回落0.8个百分点至1.1%;销售额累计同比增速持平于1-10月的7.3%,当月增速小幅下滑2.4个百分点至7.3%,对开发商销售回款有一定影响。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成交价款延续两位数负增,1-11月土地购置费累计同比下降14.2%,降幅连续4个月收窄,但当月同比增速由正转负。同时,今年来支撑地产开发投资韧性的建安投资动力有所减弱,1-11月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分别回落0.3个和1.4个百分点至8.7%和8.6%,当月同比增速由正转负。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处下行区间。
 
临近年底,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继续发力,财政支出力度进一步加大,基建投资全年增速可望小幅反弹;金融资源继续向制造业、民企等领域倾斜,但考虑到企业投资意愿仍然低迷,且地产调控约束较强,预计2019年全年投资增速仍有小幅回落压力。
 
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7.2%回升至8.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触底回升。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8.0%,增速较上月回升0.8个百分点;但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9%,与上月持平,改善并不明显。1-11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0%,较1-10月下滑0.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汽车类、居住类、石油及制品类拖累作用明显减弱。11月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同比下降1.8%,降幅较上月减少1.5个百分点,降幅收窄;扣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1%,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居住类类消费整体有所回暖。11月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消费分别同比增长6.5%、9.7%,较上月加快4.7、9.0个百分点。仅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消费同比减少0.3%,较上月下降2.9个百分点。11月份国内成品油价格两次上调,石油及制品类商品消费同比上涨0.5%,涨幅较上月回升5.0个百分点。
 
升级类消费全面维持较快增长势头。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家用电器、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2.1%、9.7%和16.8%。其中,家用电器和化妆品消费较上月增幅较大,分别实现9.0和10.6个百分点的大幅增长。金银珠宝类消费虽月度同比下降1.1%,但较上月增速也实现3.4个百分点的提升。另外,受电商购物节拉动,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6.4%,增速比1-10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4%,较1-10月水平略有提高。
 
12月份零售增速将维持回升态势,预计名义增速将进一步拉高至8.4%,实际增速微升至5.0%。一是年底CPI将进一步走高,对12月份消费名义增速拉动效应明显。二是年关将至,节前消费将稳定带动居民必选消费和升级消费等板块增长。三是去年同期基数偏低,12月份汽车消费有望持续回升。四是因11月份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幅度均不大,12月份油价仍有上调可能,将拉高当月石油及制品类消费水平。
 
11月出口增速由-0.9%回落至-1.1%,进口增速由-6.4%回升至0.3%
 
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4047.5亿美元,下降0.5%。其中,出口2217.4亿美元,下降1.1%;进口1830.1亿美元,增长0.3%;贸易顺差387.3亿美元,收窄7.5%。
 
11月出口同比下降1.1%,弱于预期,连续四个月下滑。从11月PMI的新出口订单、CCFI指数以及去年低基数因素来看,市场普遍预期出口增速能够转正,但实际数值低于预期。分国别来看,对美欧日出口持续低迷。11月,对美、欧、日出口增速分别为-23%(前值-16.2%)、-3.8%(3.1%)、-7.8%(-7.9%),是主要拖累因素。对东盟和金砖国家出口增速分别上升2.2和6.4个百分点至18%和3.6%。分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出口增速-2.7%,6月之后重回负增区间;分产品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跌幅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跌幅收窄。
 
进口同比增长0.3%,结束连续六个月下滑态势,好于预期。一是内需有所好转。受消费向好和投资企稳影响,我国11月制造业PMI和PMI进口指数分别回升0.9和2.9百分点至50.2和49.8。二是与美国、欧盟、东盟等贸易伙伴进口回暖。主要贸易伙伴中,自美国、欧盟进口增速由负转正,自日本进口增速降幅大幅收窄至-0.2%,自东盟进口增速大幅提高至11.1%。此外,同期CRB指数显示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变化不大。
 
从贸易方式上看,一般贸易进口回升幅度更大,加工贸易维持低迷。一般贸易进口增速由负转正至5%,加工贸易进口降幅收窄至13.4%。重点商品中,进口大豆数量同比劲增53.9%,为过去5年多来最高增幅,进口金额同比大增40.9%,汽车及汽车底盘大幅改善,受到中美贸易谈判进程影响,未来大豆和汽车进口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此外,原油进口数量增速回落至6.7%,进口金额同降幅扩大至13.5%;进口铁矿石数量同比增加5.1%,略高于上个月,进口金额同比增速放缓至25.9%,显示内需依旧较为疲软。
 
总体上看,贸易摩擦影响仍在持续显现,但贸易多元化起到明显对冲作用;内需情况有所好转,但是经济仍然疲软;在贸易顺差收窄的同时,进出口仍然不乏亮点。近期,中美贸易局势明显缓和,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部分已加征关税税率降低,部分新加征关税暂停征收,需持续关注中美经贸磋商进展和发达经济体外需回升情况。
话题:



0

推荐

王静文

王静文

10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现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负责人,兼任盘古智库、凤凰国际智库等高级研究员。专注于宏观经济研究,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