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周美联储和英央行分别结束议息会议。

美联储如期启动Taper,但英央行并未如期加息。两大央行偏鸽派的行径,导致欧美股市债市齐齐走高。

美联储会议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0.25%水平,并宣布将从11月中旬以后正式实施Taper,未来两月每月减少100亿美元国债和50亿美元MBS,同时指出,“如果经济前景发生变化,将调整购买速度”。与明年年中结束QE的原计划相比,美联储仍保持了一定的灵活性。

会议声明最大的变化是对通胀的态度。美联储认为,“通胀上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预计是暂时性的因素”,“与疫情和经济重新开放有关的供需失衡,导致一些行业的价格大幅上涨”,较之前的“通胀暂时论”有所调整。

声明同时指出,“疫苗接种方面的进展和供应限制的缓解预计将支持经济活动和就业的持续增长以及通货膨胀的降低”。在随后的记者招待会上,鲍威尔预计“明年2、3季度通胀会下降,我们仍有时间等待和观察通胀的演绎”。

他还一再强调本次会议的关注点在Taper而不是加息,现在还不是加息的时候。“在美联储实现其经济目标之前,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希望看到就业市场进一步复苏。”总体而言,美联储在此次会议中的态度略显鸽派。会议之后,市场风险情绪上升,推动美股上涨、美债下跌、美指回落。

随后,英国央行也展示出了鸽派姿态。

此前英国央行已将加息预期拉满,市场普遍认为英国央行将成为第一个加息的主要央行,但最终结果却是维持利率和现有资产购买计划不变。消息一经公布,欧美国债收益率普遍下滑,英镑则创下近18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对于通胀问题,英国央行行长贝利表示,通胀可能在高位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但依然算暂时性的。而“货币政策不能增加天然气的供应,不能增加芯片的供应,当然也不能增加风速(来发更多电)。”

此外,英国央行将2021年英国经济增长率预期从7.25%下调至7%,这意味着经济要到2022年第一季度才会恢复到疫情前的规模。而供应链中断和劳动力短缺将在明年全年继续困扰英国,使2022年增长率从之前预测的6%降至5%。

可以看出,美联储和英央行虽然看到供应链和劳动力问题对物价的推升,但仍然维持“通胀是暂时性”的观点。再加上经济出现的放缓势头,所以对加息持谨慎态度。

周五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53.1万人,创近三个月以来最大增幅,超出市场预期,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确实在继续改善。劳动力回归工作岗位之后,供应链中断将会得到好转,这将有利于物价回落。下一阶段,需密切关注最新的物价走势。

国内上周最值得关注的是国常会。

11月2日的国常会,在听取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情况汇报之后,要求“进一步增强工作针对性、有效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具体而言,一要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二要努力化解民生堵点痛点。三要规范有效用好政府公共支出。会议指出,面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和市场主体新困难,有效实施预调微调。

近段时间以来,国常会曾多次提及“预调微调”:9月22日国常会要求“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10月27日国常会要求“适时有针对性加强宏观预调微调”,此次则要求“有效实施预调微调”。12月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之前,国务院层面确实需要做一些“预调微调”工作。

10月统计局制造业PMI回落0.4个百分点至49.2%,连续第二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PMI显示经济供需两弱,而物价仍在冲高,正处于“类滞胀”状态中。考虑到当前疫情防控压力加大、房地产市场仍在降温、中下游企业经营压力继续抬升,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正在上升。

国常会前一天,总理考察市场监管总局并主持召开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工作座谈会,已经提前部署了一些“预调微调”的内容,包括“研究制定新的阶段性、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普惠直达市场主体,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运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岗、职业培训”等。

需要指出的是,与10月27日国常会提到的“要抓紧研究下一步对市场主体的规模性减税政策”,这种“阶段性、组合式减税降费”的力度无疑要打一些折扣,或许反映出当前的财政压力不小,无法维持前几年那样的减税规模。

此次国常会要求“杜绝‘面子’工程,注重‘里子’建设,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支持市场主体和保障基本民生上”,原因也在于此。

周日海关总署公布了10月的进出口数据。10月我国出口规模为3002.2亿美元,连续第二个月维持在300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同比增长27.1%,仅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继续展现出强韧性。10月进口2156.8亿元,同比增长20.6%,较上月回升3个百分点,略弱于预期。贸易顺差达到845.4亿美元,刷新历史新高。

在内需逐渐放缓的当下,外贸成为为数不多的增长亮点。11月4日晚,总书记在进博会的开幕式上强调,“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中国与世界,谁也离不开谁。

话题:



0

推荐

王静文

王静文

10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现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负责人,兼任盘古智库、凤凰国际智库等高级研究员。专注于宏观经济研究,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