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如期开幕。总理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点评如下:

 

一、增长目标

 

受之前马骏关于“今年开始应该永久性取消GDP目标”的影响,市场之前普遍预期今年不设增长目标。因为在去年低基数的基础上,今年经济增速有望回升到8%以上,已经超出潜在增长水平。为这个特殊年份设置增长目标的意义不大。

 

最后结果是设置了增长6%以上的目标。报告的解释是“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体现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要求,与今后目标平稳衔接,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其实,报告在提到“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时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如果要实现2035年的翻番目标,必须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今年实现6%以上的目标压力不大,但更重要的考量是与今后目标的平稳衔接,以及引导各方关注高质量增长。

 

二、其他目标

 

就业方面,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高于上年的900万人以上,与之前几年目标一致。

 

从今年起,报告取消了登记失业率的目标,正式代之以城镇调查失业率。今年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略低于上年的6%左右,与2018年、2019年目标相同。

 

物价方面,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低于上年的3.5%左右,与之前几年相同。今年由于猪肉价格进入下行通道,输入型通胀对PPI影响有限,所以CPI上涨压力并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报告提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上次设置粮食产量目标是2017年的1.1亿斤以上,最近几年都没设置。今年重新提出,体现出中央对于乡村振兴和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视。

 

三、政策基调

 

今年总的政策基调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具体而言,“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

 

这其实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把握好政策时度效”的扩展。在这一政策导向下,今年各项政策的力度略超市场预期。

 

四、财政政策

 

报告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一是下调赤字规模和赤字率。报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下调0.4个百分点,但是突破了之前数年3%的天花板。

 

之所以较上年下调,主要是随着疫情和经济好转,财政增收有基础,大规模财政刺激的必要性下降,同时也为宏观调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间。此外,2020年政府负债率上升7.5个百分点至45.8%,风险总体可控,但赤字大幅扩张不是常态。

 

之所以仍保持在 3.0%以上,一方面为应对疫情反复等不确定性留有余地,另一方面也为体现出政策的连续性、不急转弯。如果按名义GDP增长10%,今年名义GDP将上升至110万亿左右,绝对赤字规模大约为3.52万亿,较上年的3.76万亿下降不多。

 

二是适度扩大支出规模,更加注重和保障民生。报告提出,今年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

 

其中,中央本级支出继续安排负增长,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7.8%、增幅明显高于去年,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增幅均超过10%,以增强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财力;直达资金总量为2.8万亿,比去年的2万亿明显增加,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三是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报告提出,延长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执行期限。同时,为对冲部分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实行新的结构性减税举措,重点减轻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

 

四是扩大有效投资。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的压力,以及地方监管趋严导致土地出让收入回落,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承压,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仅比去年减少1000亿。

 

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比去年小幅增加100亿,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 “两新一重”建设,这些将是今年扩大内需的重要发力点。

 

五、货币政策

 

报告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报告提出“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自从去年年中之后,随着经济增速的反弹和杠杆率的飙升,央行“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更突出位置”的要求逐渐淡化,货币政策由疫情期间的明显宽松转向边际收紧,并重提“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从报告最新表述来看,今年政策仍然需要在防风险的前提下做好支持实体经济的工作,尤其是中小企业。

 

其次,报告要求“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基本上延续了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

 

今年以来,在稳杠杆导向下,M2和社融增速继续回落,市场已经形成“紧信用”预期,但央行同时还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意味着狭义流动性仍将趋稳,意即,今年将会是“紧信用,稳货币”的搭配。

 

最后,报告用了相当大的篇幅部署“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一些去年出台的政策,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等将会延续;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

 

此外,还要求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今年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是实际贷款利率而不是名义的,今年物价水平回升,将有助于降低实际利率。

 

六、就业优先政策

 

报告要求“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

 

如我们在2·26政治局会议有哪些新动向里提到的,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宏观政策方面只提到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未提及就业优先政策。报告新增了相关要求,主要反映了国务院层面的关切。

 

去年报告把“稳企业保就业”作为重点工作的首位,要求落实各项稳企业政策,“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今年随着经济形势好转,稳就业压力已经没那么大,但仍然需要继续强化,“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

 

具体到政策方面,报告要求要稳定现有岗位、继续降低失业和工商保险费率、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推动降低就业门槛、支持和发展新就业形态、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等。

 

七、重点工作

 

除了落实宏观政策之外,报告还部署了以下重点工作:

 

第一,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将改革放在首位,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一脉相承。

 

第二,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包括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内容。主要针对卡脖子问题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第三,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主要包括稳定和扩大消费、扩大有效投资两部分内容。

 

第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在脱贫攻坚战打赢之后,这是乡村工作的重点。具体包括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

 

第五,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包括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积极有效利用外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等内容。

 

第六,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包括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

 

第七,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包括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

市场最为关注的房地产调控也出现在这一部分。今年还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重点是“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话题:



0

推荐

王静文

王静文

10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现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负责人,兼任盘古智库、凤凰国际智库等高级研究员。专注于宏观经济研究,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