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8月14日上午,统计局公布了7月各项宏观数据。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持平于4.8%,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由-3.1%继续回升至-1.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由1.9%回升至3.4%;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由-1.8%回升至-1.1%;城镇调查失业率持平于5.7%。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4.8%,与6月持平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持平上月,不及预期值5.2%,结束了连续四个月的回升势头;环比增长0.98%。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降幅比1-6月收窄0.9个百分点。

 

三大门类两降一升。采矿业和公共事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和1.7%,增速较上月分别大幅回落4.3和3.8个百分点,双双拖累工业生产。其中,采矿业增速自2018年5月以来首现负增长,创2017年9月以来新低。两大门类的下降,或与7月份暴雨洪涝因素影响企业开工和生产有关。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增速较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创年内新高,成为拉动工业生产的主要力量,其中汽车制造表现亮眼。

 

汽车制造业持续高增。7月汽车行业增加值和产量同比增速回升至21.6%和26.8%,分别较6月大幅提高8.2和6.4个百分点,刷新2016年9月以来高点,回升力度显著加快,与汽车消费量7月的高增保持一致。受出口影响较大的中游加工组装类行业涨多跌少,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电气机械增速均有所回升,交通运输设备和电子设备略有下滑。

 

企业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从库存来看,1-6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累计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至8.3%,连续三个月下行,而PPI降幅持续收窄,目前仍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7·30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企业库存有望进一步去化,并逐渐转向补库存。

 

展望三季度,基建项目显著发力和房地产项目持续回暖有望继续助推工业生产改善,预计供给端有望延续二季度的修复态势,但在工业增加值二季度连续正增长并持续上行的情况下,供给端修复已渐近尾声,同时仍需警惕海外和国内疫情反复导致外需不足,出口和消费仍有可能拖累工业生产。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为全年低点,预计8月工业增加值将继续回升。 

 


 

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1.6%,较1-6月反弹1.5个百分点 

 

1-7月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6%,降幅较1-6月收窄1.5个百分点,已接近转正,符合市场预期。7月份,多项稳投资政策再发力,投资三大支柱继续全面回升。

 

基建投资继续提速。1-7月第三产业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同比下降1.0%,降幅较1-6月收窄1.7个百分点,转正在即;7月当月同比增长7.9%,较6月提升1.1个百分点。二季度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部署加大“两新一重”有效投资,推进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投资,扩大脱贫攻坚、污染防治补短板投资,项目储备充足,建设推进加快。同时,财政资金支持、抗议特别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重点倾斜、社会资本投资等多渠道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到位,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因此7月基建投资保持稳步回暖节奏。随着洪涝灾害影响逐渐消退,后续基建投资有望进一步加快扩张步伐。

 

制造业投资缓慢回升。1-7月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10.2%,降幅较1-6月收窄1.5个百分点;7月当月同比下降3.1%,较6月收窄0.4个百分点。近期制造业内外部需求有复苏势头,工业企业利润加快恢复,推动制造业投资降幅渐进收窄。但外部需求仍在收缩区间,后期仍面临较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可能拖累企业资本开支意愿,延缓制造业投资回暖步伐。

 

今年后几个月,预计各地区、各部门稳投资政策将继续发力,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基建REITs、银行信贷等将为投资提供资金保障,预计投资将延续回升步伐,但分化格局依旧,其中基建投资将逐渐成为托底力量,房地产开发投资上行空间有限,制造业投资短期仍然难以转正。 

 


 

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3.4%,较1-6月回升1.5个百分点

 

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4%,增速比1-6月回升1.5个百分点,略高于预期。

 

市场成交仍然活跃。销售指标继续回暖,1-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2.6个百分点至-5.8%,销售额降幅收窄3.3个百分点至-2.1%,当月增速均已连续3个月正增长。资开发金来源继续改善,累计同比增长0.8%,年内首次由负转正,稳步回升,7月当月增速达16.5%,各项资金来源增速均好于上月。

 

建设指标持续回升。新开工面积降幅收窄3.1个百分点至-4.5%,7月当月增长11.3%;施工面积增速提升0.4个百分点至3.0%,7月当月继续10%以上高增;但竣工面积累计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至-10.9%,显示去库存进展良好。

 

土地成交略有降温,但总体平稳。热点城市土地市场成交热度不改,土地购置面积降幅小幅扩大0.1个百分点至1%,7月当月下降1.8%。虽然部分城市加大了房地产调控力度,但短期内建安投资和土地购置费双重支撑仍在。

 

下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将以“稳”为主基调,各项调控措施将更加精准和灵活,市场主要指标涨幅将持续走低,严防市场过热加重家庭部门负担,对消费形成挤出,阻碍国内循环的形成。分城市来看,一二线和强三线城市受强劲需求稳固支撑,市场热度、价格稳定预期较好;弱三、四城市将受经济承压、居民收入减少等因素进一步分化,房价下行面临较大压力。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1%,较6月收窄0.7个百分点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降幅较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但总体不及预期。

 

汽车成为主要贡献因素。当前海外出行变为国内自驾游趋势明显,叠加高考结束后部分购车需求释放以及去年同期市场基数较低,7月汽车销售走势强劲,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3%,增速较上月大幅回升20.5个百分点。若扣除汽车类商品,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4%,降幅较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

 

餐饮消费持续恢复,网上零售持续向好。7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1.0%,降幅较上月收窄4.2个百分点。1-7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0%,较1-6月提高1.7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7%,较1-6月提高1.4个百分点。

 

基本生活类、房地产相关消费增速回落。7月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日用品类同比分别增长6.9%、10.7%、5.0%、6.9%,增速较上月分别回落3.6、8.5、8.3、10.0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同比分别下降2.2%、3.9%、2.5%,增速分别较上月回落12.0、2.5和4.7个百分点。这两类消费增速的回落,应与收入增速放缓和购房支出的挤出效应有关。

 

从收入增速来看,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2.4%,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仍为有统计以来的次低水平;城镇储户问卷中的二季度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47.9%,较一季度上升2.0个百分点,同样为有调查以来的次低水平。居民的消费能力仍未恢复。此外,由于房地产销售火爆,居民部门6、7月份新增中长期贷款接连创历史同期新高,居民部门杠杆率持续提高,继续对消费形成挤出。

 

8月份,随着东部、中部、南部等汽车大市场疫情进入常态化管控阶段,各地密集开启营销活动,终端车展人气较旺,加之疫情常态化下汽车出行需求增加、部分区域逐步复学引发家长购车需求,车市有望继续复苏。与此同时,各地促消费措施持续加码,大宗消费、夜间消费等领域成为重要发力点,还在物流建设、商品追溯等流通环节和质量保证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消费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预计8月消费增速将回升至0.0%左右。

 


 

政策更加“注重落地见效”

 

7·30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总的来说,中央对于当前经济形势基本满意,所以并没有加码宏观调控,而是强调要“落地见效”。

 

从7月份数据来看,主要经济指标仍在回升轨道之中。上半年供给端修复好于需求端,下半年需求端逐渐反弹,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转正在即。在这种情况下,政策继续加码的必要性减弱,重点转向防风险、调结构和促进双循环。

 

防风险方面:银保监会年中工作座谈会要求,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坚决防止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房地产贷款乱象回潮和盲目扩张粗放经营卷土重来。央行近段时间以来也加大了打击资金空转套利的力度。此外,一些热点城市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开始收紧。7月24日的全国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以及7·30政治局会议,都明确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双循环的背景下,要严防房地产风险的积聚。

 

调结构方面: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预计央行将进一步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通过积极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做好稳企业保就业工作,通过进一步完善“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框架,建立健全银行增加中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的长效机制。总的目标就是通过提高政策的“直达性”,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平稳发展。

 

促进双循环方面,预计政策将沿着三条路径展开:从需求端,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有效投资作用,持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使国内大循环能够形成闭环;从供给端,要尽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尤其是要消除卡脖子的技术短板问题;从改革角度,要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用深化改革的办法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完整的全国统一市场,畅通要素在国内各区域间的自由流动,打通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循环。

 

话题:



0

推荐

王静文

王静文

10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现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负责人,兼任盘古智库、凤凰国际智库等高级研究员。专注于宏观经济研究,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