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过去一个月来,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继续停摆。但在各国史无前例的刺激政策支持下,金融市场正在走出至暗时刻。这一过程中,美国WTI5月原油期货收于负值,再度刷新人们的认知。不过,本来正在隔岸观火、见证历史的中国投资者,却被一款叫“原油宝”的投资产品引火烧身。

 

国内方面,经济社会运行继续向正常轨道回归,各项高频数据显示经济继续向好。4月底,有两个好消息同时传来:北京响应级别下降,两会开幕时间确定。一旦两会召开,许多悬而未决的政策难题都将迎刃而解,中国经济有望再度获得反弹动力。

 

过去一个月来,高层先后召开了一次政治局会议(4月17日)、两次政治局常委会会议(4月29日、5月6日)、一次深改委会议(4月27日)、四次国常会(4月21日、4月28日、5月6日、5月13日)、两次金融委会议(4月15日、5月4日)、一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5月某日),领导人先后视察陕西和山西两省,总理主持了数场座谈会,听取各方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 

 

1. 政策总基调

 

4月17日的政治局会议无疑是两会之前最重要的高层会议。

 

这次会议去掉了“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提法,首次提出了“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任务,这意味着“六保”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主线。

 

领导人4月下旬在陕西、近日在山西考察时均强调,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但都没有再提“奋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这可能预示着今年可能不再设年度GDP目标。

 

李克强总理在4月23日召开的部分省市经济形势视频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形势下,做到“六保”是底线,而实现“六稳”是目标。“保”是“稳”的基础,也是前提。只有切实做到“六保”,才能实现“六稳”。

 

5月6日的国常会要求,要把做好“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以“保”促“稳”,稳住中国经济基本盘。

 

5月11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会上,总理再次强调,政策调节着力点要放在六稳、六保上,突出六保。保是针对新形势的积极举措,守住了保的底线,就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2. 财政政策

 

市场原本期待4月26日-29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给出特别国债的相关决议,毕竟,1998年和2007年的两次特别国债均由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但最终没有相关议程,这次会议最重要的决定,是宣布人大会议将于5月22日在北京召开,赤字率上调幅度、抗疫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预计都将交由5月下旬的两会决定。

 

财政政策的三板斧中,目前可以动用的就只剩下地方政府专项债。5月6日的国常会要求,在年初已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29万亿元基础上,再按程序提前下达1万亿元专项债新增限额,力争5月底发行完毕。

 

去年11月底和今年1月,财政部已分两批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专项债额度,规模分别为1万亿元和2900亿元,已经用足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的提前下达额度(去年全年2.15万亿的60%)。如果5月再发行1万亿,5月单月发行专项债规模将创历史新高。

 

6日的国常会要求,围绕疫情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短板领域,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建设,用好已下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近期还有关于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建议。有人认为目前欧美、日本都在开动直升机撒钱,但物价并没有走高,因此建议中国也可以实施。但此举应慎重。从必要性角度考虑,中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还有空间,而且经济正在触底反弹,并没有到使用这种极端政策的地步;从可行性角度考虑,中国的发展阶段、经济体制跟发达国家不同,极端政策将会带来投资的大干快上和通胀预期升温,结果必然是物价飙升。 

 


 

3. 货币政策

 

4月中旬以来,央行除了通过MLF引导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别下降20个基点和10个基点,决定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各50个基点之外,近一个月的货币政策基本上处于按兵不动状态,资金面继续波澜不惊。由于5月份债券发行将创历史新高,且以长期为主,5月以来长期国债收益率明显走高,收益率曲线出现“牛陡”行情。

 

值得关注的是,4月的新增信贷和新增社融均创同期新高。4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7万亿元,同比多增6818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比上月末提升0.4个百分点至13.1%。4月新增社融3.09万亿元,同比多增1.42万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较3月末提升0.5个百分点至12%,为2018年6月以来首次突破12%。

 

数据公布前一天,央行发布了2020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货币政策的目标表述已经由此前的“保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变为“基本匹配并略高”,并删掉了之前一直强调的“不搞大水漫灌”且通篇未提“杠杆”,意味着央行将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货币政策有望继续维持宽松基调。

 

据社科院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实体部门杠杆率由去年底的245.5%达到了259.3%,上升了13.9个百分点,幅度仅次于2009年一季度的14.2个百分点,为历史次高。央行在答记者问时指出,“一季度宏观杠杆率的回升,是逆周期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的体现”“虽然一季度宏观杠杆率显著回升,但只是阶段性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是由于债券和票据利率已经低于同期理财产品利率,不排除存在资金套利的情形;二是M1与M2之间的剪刀差在4月继续扩大,显示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不活跃,新增贷款和社融应主要受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基本面有待进一步巩固。

 


 

4. 保市场主体

 

无论“六稳”还是“六保”,就业都是第一位的,但企业是就业的源头,保居民就业必须要保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

 

总理在5月11日的座谈会上表示,中小微企业是维系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是涵养民生就业的土壤,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要作为宏观政策的重要内容。

 

5月6日的国常会要求进一步落实落细已出台的支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各项政策,让企业得到更多实惠,以此来稳定就业岗位,减轻疫情对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就业和收入的影响,保障基本民生。

 

会议要求,要根据形势变化和企业诉求,及时推出和完善相关政策。一是允许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缓缴纳所得税,延长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相关税费政策实施期限。二是强化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措施。对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适当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支持其多渠道融资,并创设政策工具支持银行更多发放信用贷款。

 

无独有偶。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认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要突出抓住两大方面:

 

一是努力扩大总需求。要加快重大项目投资、促进民间投资;与此同时注意发挥消费需求的重要作用,努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强线上线下融合,稳步推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教育、医疗、养老、旅游等服务业需求的正常化。

 

二是加大金融对市场主体的支持。总量政策要注重结构化取向,提高专业性,用好信用贷款、融资担保、政策性贷款、贴息、应收账款融资、产业链融资等各类政策工具,努力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要加快中小银行充实资本金,加大股权、债券市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这也是5月4日金融委第28次会议的议题之一。

 

会议强调,要注意坚持市场化方向,考虑疫情导致的某些经济停摆和企业“休克”情况,制定务实管用的阶段性政策,支持各类中小企业尤其是暂时处于困难状态、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小微企业顺利渡过难关。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具体问题,加强分类指导,精准帮扶。注意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切实抓好政策落地见效。

 


 

5. 稳投资

 

本月重点关注两个动向。

 

一是官方首次明确了新基建范畴。

 

4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市场关注的新兴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进行了界定。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

 

新基建占比小,是新兴力量,决定方向和弹性;老基建占比大,是中坚力量,决定速度和稳定性。因此,看待“新基建”,应更重其“质”,而不是重其“量”。“新基建”虽短期总量不大,但其标志意义不可忽视,作为传统基建的延伸和升级,服务于当前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有助推动经济格局和经济结构优化。

 

4月28日的国常会,要求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新型基础设施应用场景,深化相关领域国际开放合作。

 

二是推出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信托基金(REITs)试点。

 

近日,证监会和发改委联合发布通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通知》要求对基础设施REITs试点范围、基本原则、项目要求、融资用途、产品设计等方面均明确要求,与现行欧美标准基本一致,部分标准甚至高于欧美。

 

通过推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可以通过将缺乏流动性的基础设施存量资产转化为流动性强的金融产品的方式,盘活基建领域存量资产,拓宽基建融资渠道,构建可持续的投融资生态体系。REITs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把存量资产变成能够流动的证券,能够降低地方政府杠杆率,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问题。此外,基建REITs的提出,有利于疏通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通道,拓宽社会资本的投资渠道,满足各类金融市场投资者资产管理的多样化需求,并在两方面促进价值发现和资金合理配置。

 

其中仍有可改进之处。其一,试点项目门槛较高,潜在项目数量有限。同时,对基础资产优中选优的策略,可能会造成REITs试点问题和风险暴露不足的情况出现。其二,《通知》要求PPP项目收入来源以使用者付费为主,但从实际来看,我国PPP项目涉及政府付费、政府补贴居多,估计PPP项目仅有少数可顺利进入试点。其三,受目前房地产融资政策管控较紧影响,试点未涉及住宅和商业地产,但对地方政府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可考虑适度放开。

 


 

6. 促消费

 

当前消费正在缓慢回升。4月居民部门短期贷款新增2280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1187亿元。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42.9万辆,同比下降5.6%,较上月的-40%继续拉升,也是今年走势最强的月度。

 

但考虑到出口部门和就业可能受到的冲击,以及整体经济形势的低迷,居民部门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都在削弱。央行一季度储户调查问卷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比例从去年四季度的45.7%猛增至53%,而更多消费的比例从28%下降至22%。

 

消费是三驾马车的主力,因此,中央对于促消费非常重视。

 

5月6日的国常会要求,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升。

 

4月22日,商务部发布《关于统筹推进商务系统消费促进重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提高站位加强谋划部署、推动复工复业提速扩面、促进城市消费回补升级、补齐乡村消费短板弱项、激活传统商品消费热点、着力恢复扩大服务消费、加快培育发展新型消费、积极有序活跃消费市场、促进外贸出口产品内销、发挥政策资金促进效应、强化消费促进基础支撑等十一个方面要求。

 

4月30日,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推动便利店全面复工营业,培育壮大疫情防控中催生的线上线下结合、社区团购、无接触配送等新兴消费模式,保障居民生活消费,活跃社区消费市场,提升城市消费。 

 


 

7. 促改革

 

本月重点关注两个动向。

 

一是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当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就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主要制度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深交所就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配套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2020年3月1日,新修订的《证券法》正式实施,其核心即围绕着“全面推行注册制”展开。在科创板已按注册制规则下平稳运行9个月的前提下,当前推进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将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效率,丰富高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本次创业板交易制度改革主要有五方面要点:一是提高市场活跃度,适当放宽涨跌幅比例。将创业板股票涨跌幅限制比例由10%提高至20%。二是提高定价效率,优化新股交易机制。创业板新股上市前五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并设置价格稳定机制。三是适应市场需求,实施盘后定价交易。明确深股通投资者可以参与盘后定价交易。每个交易日的15:05至15:30为盘后定价交易时间。四是促进多空平衡,完善两融制度机制。五是强化风险防控,优化微观机制安排。

 

但无论是审批制还是注册制,其实都面临一个核心的问题,即投资者保护。这一点如果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资本市场仍然是收割韭菜的场所。

 

二是国企混改。

 

备受关注的《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已形成初步方案,目前正在履行审批程序。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提前谋划,近期实质性破局动作频出。

 

其中,作为排头兵的混改蓄势扩面,多个地方和企业都已明确计划,大比例释放股权引资,甚至不追求控股权,市场化薪酬改革、市场化选人用人力度也将同步加大。与此同时,瞄准上市竞相发力,资本市场成为改革加速破局的重点关注方向。

 

5月1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消息,作为第一批国企混改试点以及民航领域的第一家混改试点企业,东航集团旗下的东航物流递交IPO招股书,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而在青岛产权交易所,双星集团正在公开征集战略投资者并同步实施员工持股,打响了青岛国企集团混改“第一枪”。

 

此外,财政部近日就《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条例》与今年3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暂行规定》一脉相承,都是贯彻2018年7月国务院《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的基础性制度。

 

值得关注的是,财政部在《条例》中首次对外明确了国有金融资本布局原则:推动国有金融资本合理流动、科学配置,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金融行业和关键领域、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类机构和重点金融机构集中;对于符合条件的国有金融机构,继续按照市场化原则,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8. 强监管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惊动了决策层。

 

4月15日金融委第26次会议专题研究了加强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问题。会议指出,最近一段时间,一些上市企业无视法律和规则,涉及财务造假等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恶劣行为。监管部门要依法加强投资者保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确保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对造假、欺诈等行为从重处理,坚决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的功能。

 

5月4日的金融委第28次会议强调,必须坚决维护投资者利益、严肃市场纪律,对资本市场造假行为“零容忍”。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坚决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对造假的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个人坚决彻查,严肃处理。

 

中行原油宝事件也受到高度重视。

 

金融委第28次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当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部分金融产品风险问题,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控。要控制外溢性,把握适度性,提高专业性,尊重契约,理清责任,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

 

银保监会此前也已经表态,第一时间要求中国银行依法依规解决问题,与客户平等协商,及时回应关切,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求中国银行尽快梳理查清问题,严格产品管理,加强风险管控,提升市场异常波动下应急管理能力。

 

客户信息保护同样是近期重点。

 

因为配合大客户要求而泄露客户交易信息,中信银行最近也处于风口浪尖。尽管中信银行已对相关员工予以处分,并对涉事支行行长予以撤职,但这事并没完。

 

5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中信银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通报》。通报称,中信银行在未经客户本人授权的情况下,向第三方提供个人银行账户交易明细,违背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银保监会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规定,严重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表示,该局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启动立案调查程序,严格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除此之外,银保监会还接连发布了《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征求意见,反映出从紧从严的监管导向。

 


 

9. 稳外资

 

2020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明确并简化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要求,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这意味着我国的金融市场开放再进一步。

 

外汇局2019年初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总额度由1500亿美元增加至3000亿美元,随后又于9月10日宣布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消息,并表示正在按程序报请国务院取消相应许可项目。此次发布的规定,即是取消额度限制之后的配套程序。

 

当前阶段发布最新规定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中国正在大力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推出注册制,一些中概股也在陆续回流,不断强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遭受疫情严重冲击,存在衰退可能性,而中国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复工复产正在全面展开,A股的基本面支撑愈发牢固,再考虑到估值相对偏低等因素,将对国际投资者产生巨大吸引力。

 

可以预期,取消合格投资者额度并简化流程之后,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金融市场的便利性将再次大幅提升,中国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也将更好、更广泛地被国际市场接受。

 


 

10. 稳外贸

 

我国4月按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3.5%,远超市场预期,主要源于前期在手订单的加速赶工和防疫物质的集中出口。往后看,由于全球经济已陷入停摆境地,对出口的冲击将会逐渐显现。韩国5月前10天的出口同比增速从前值-18.9%大跌至-46.3%,预示着全球需求极度疲弱。

 

商务部在新闻发布会上亦表示,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带来巨大冲击,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外贸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从近期商务部对重点省市、各进出口商会和重点企业摸底调研情况来看,外贸企业依然面临在手订单取消或延期、新订单签约困难、物流不畅等诸多困难。

 

统计局数据也显示,4月反映订单不足的企业占比高达57.7%,部分企业反映市场需求疲软,产品销售面临困难,订单回补尚需时日。

 

4月20日,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和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关于当前更好服务稳外贸工作的通知》,从畅通外贸运输通道、促进外贸运输便利化、降低进出口环节物流成本、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和强化机制保障五方面提出了16项具体措施。

 

5月6日的国常会要求,完善对外贸易政策,加快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

 


 

11. 房地产调控

 

3月以来,房地产市场又开始活跃,4月当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率先转正,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上涨加快。而深圳再次成为出头鸟。

 

这种情况下,4月17日的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最近几次的政治局会议并未提及房地产,一部分人产生了调控或将放松的错觉,所以中央在这次会议上再次表明态度。

 

今年以来,政策宽松力度加大,资金价格持续走低,但实体经济仍然面临巨大不确定性,一部分资金开始转向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曾有银行经理向记者反映,“批贷的时候如果客户对借款用途支支吾吾,其实我们反倒是比较放心的,因为他肯定是拿去买房了,这样起码风险可控,最怕他拿去经营”,银行的纠结心理一览无余。

 

不出意外,央行要求银行自查,严防房抵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掀起了新一轮调控。央行在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里也再次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

 


 

12. 区域经济发展

 

4月23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改委联合发布公告,明确延续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政策。自2021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4月27日,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到2025年,以一体化发展为重点,在精准补齐发展短板基础上,加快构建长三角地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4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总体方案的批复》,要求打造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管理服务更协调更高效的国际合作示范区,为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新动能。 

 

 

 

 

 

话题:



0

推荐

王静文

王静文

10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现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负责人,兼任盘古智库、凤凰国际智库等高级研究员。专注于宏观经济研究,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