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 2020年4·17政治局会议点评

 

 

会议背景

 

4月17日,政治局再次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

 

这次会议距离3月27日的会议仅隔20天,中间还穿插了两次政治局常委会会议(4月8日和4月15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召开高层会议,足见形势之严峻和高层之重视。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国际上却呈流行失控之势,发达经济体仍在艰难磨顶,南亚、非洲、拉美等经济体逐渐成为新的重灾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仍然繁重。

 

会议当天,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GDP同比-6.8%,略好于预期,复工复产逐渐加速之后,各项数据明显反弹,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但考虑到全球“大封锁”的环境下外需明显走弱,货物出口、制造业投资以及就业都将受到冲击,经济仍面临不小压力。

 

目前两会召开时间仍悬而未决,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做好经济工作,需要调整哪些方面的宏观政策,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全年目标:可能真不设GDP目标了

 

议强调,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与3月27日政治局会议相比,此次会议对于政策基调和发展目标的表述做了调整和补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这两项都属于政治任务,属于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即便形势严峻,目标仍然不会后撤。

 

但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去掉了“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提法,这可能意味着今年将不再设置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其实这也在情理之中,疫情带来的历史级别冲击已经造成宏观数据失锚,这种情况下制定合意目标的难度非常大。如果目标定的过高,可能会导致政策被动做出过激反应,进而引发新一轮的结构失衡和市场泡沫;如果定的过低,可能会引发企业的悲观预期,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而且,两会召开之时,全年日程预计接近过半,指标的意义已经不大。

 

会议还首次提出了“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与“六稳”相比,“六保”属于底线目标,这些都是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基础,绝对不能出现问题。而不管是“六稳”还是“六保”,就业都是最重要的。

 

4月8日的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曾指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六保”就是底线思维的真实写照。

 

宏观政策:以更大力度对冲疫情影响

 

会议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会议重申“提高赤字率”,预计财政支出进度将会加快;明确“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初步界定了特别国债的使用范围,但具体投向仍待明确;要求“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两会之前需要按程序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相比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传导路径更短,效果更为直接,可以“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近段时间以来,央行已经推出了定向降准、下调政策利率、扩大再贷款规模等政策,3月M2同比增速回升至10.1%,显著高于市场预期,也远高于名义GDP增速,市场利率也已明显下行。政治局会议要求继续“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预示着未来政策仍将保持宽松基调,甚至不排除下调存款基准利率的可能。但如果要“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就要管好闸门,防止资金过度流入房地产市场。

 

重点工作:积极扩大国内需求

 

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要释放消费潜力,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要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要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要着力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加快落实各项政策,推进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和房屋租金,提高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要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要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复工复产中优先使用贫困地区劳动力,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要完善社会保障,做好低保工作,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确保群众基本生活。我国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要抓好农业生产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稳价,夯实农业基础。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扩大国内需求,这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主轴。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其一,促消费。消费在GDP中的占比早已超过投资,这是当之无愧的压舱石。3月消费之所以还是负增长,一是消费环境仍未正常化,因此要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工作;二是居民收入同比下降,缺乏消费意愿,因此要“适当增加公共消费”。

 

其二,稳投资。会议提到扩大有效投资的方向,包括老旧小区改造、传统基建和新基建、传统产业升级、战新产业投资,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投资领域。但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肯定还是基建。而要真正推动投资企稳,则要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其三,保市场主体。目前受到冲击较大的市场主体,一是出口企业;二是中小企业。对于前者,会议要求支持出口转内销;对于后者,会议要加快落实各项纾困政策,降低税费、融资成本和租金等,减轻企业压力,力争度过难关。

 

其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一方面,要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继续发挥中国制造的规模经济、低成本优势,避免外资大规模撤离;另一方面,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共同实现复工复产达产。

 

其五,脱贫攻坚。三大攻坚战中,脱贫攻坚无疑是领导人最看重的。

 

其六,稳就业。今年874万高校毕业生创历史记录,但经济下行幅度也创多年纪录。年轻人心思活络,情绪不稳,确实应该成为稳就业的重中之重。

 

其七,保基本民生。发达国家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所以居民储蓄率普遍偏低,一旦失业失去现金流,生活就陷入困顿,我国居民储蓄率相对较高,在遇到社会停摆时不至于衣食无着,但社保也应发挥兜底作用。

 

其八,保粮食安全。在全球大封锁的环境下,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其九,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其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最近几次政治局会议都没有提到房地产市场,让一部分人生出调控或将放松的错觉。事实是,以前房地产是稳增长的支柱产业,现在则是关乎社会稳定的民生产业。房地产对资金和资源的虹吸能力过强,只有看住房地产,才能保证宽松政策不跑偏。

 

不失时机推动改革,坚定扩大对外开放

 

会议指出,要不失时机推动改革,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要坚定扩大对外开放,保障国际物流畅通,严把防疫物资出口质量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一般来说,经济下行期政策往往以稳增长为主,改革目标会延后。但这次会议明确提出,要不失时机推动改革,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4月9日推出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即为其中一例。

 

推动改革的同时,还要坚定扩大对外开放。在当前环境下,最重要的是保证国际物流畅通,尽量减少贸易部门的压力;严把防疫物质出口质量关,不能让黑心商家毁掉中国制造声誉;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撒出去的钱要用在刀刃上。

 

 

 

话题:



0

推荐

王静文

王静文

10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现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负责人,兼任盘古智库、凤凰国际智库等高级研究员。专注于宏观经济研究,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