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6.8%,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1-2月的-13.5%回升至-1.1%,1-3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由1-2月的-24.5%回升至-16.1%;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由1-2月的-20.5%回升至-15.8%。

 

一季度GDP同比-6.8%

 

一季度GDP同比-6.8%,创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单季跌幅,但好于市场预期。

 

1月下旬疫情初起时,市场并不悲观,主流观点认为这次疫情与2003年非典类似,属于一次性短期冲击,经济增速仍能维持在4%左右,但前两个月数据公布后,市场情绪急剧恶化,认为疫情对经济冲击肯定要比2009年金融海啸更严重。但实际公布结果却略好于市场预期,特别是3月份数据有明显好转,全方位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韧性。

 

农业作为经济基石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多数农产品实现增产,猪肉产能恢复,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吃下了一颗“定心丸”。由于疫情影响,不少农产品出口国宣布停止或减少出口,一度引发“粮食危机”恐慌,但从一季度数据来看,我国的粮食生产问题不大。

 

3月份工业增加值明显收窄,同比仅下降1.1%,降幅较1-2月份收窄12.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2.12%,产出规模接近去年同期水平。这在各地尚未100%实现复工复产的情况下,确实难能可贵,表明工业企业在同时实现有效防疫和保持生产之间做出了巨大努力。

 

新兴服务业为第三产业提供了支撑,尽管餐饮、文化、娱乐、教育等线下接触的服务行业复工程度较低,但信息软件和金融业增速较快,一季度分布同比增长13.2%和6.0%,同时交通运输、零售等行业也出现复苏迹象。

 

整体看,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我国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在各国提交的答卷中处于“优良”水平,成绩来之不易。不过,也因看到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特别是南美、南亚与非洲或将成为新的重灾区,全世界进入“大封锁”(Great Lockdown)状态,2020年全球负增长几成定局,不少出口企业已“从招工困难变成无工可复”。用金融委的话来说,“目前外部风险大于内部风险,宏观风险大于微观风险”。因此,二季度经济能否恢复正增长还言之尚早,我们必须做好应对新的困难和挑战的全面准备。

 


 

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1.1%,收窄12.4个百分点

 

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录得-1.1%,好于预期,降幅比1-2月份显著收窄12.4个百分点。从环比看,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32.13%。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

 

3月以来,复工复产成为经济工作主旋律,中央、部委连续下达了一系列文件,疏通堵点,打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循环,推动产业链整体复工,收到了良好效果,但上中下游修复程度不一。

 

下游消费品类行业回升总体较为缓慢,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增速降幅虽较1-2月的历史低点收窄9.4个百分点至-22.4%,但仍为历史次低水平,产量同比增速降幅较1-2月仅小幅收窄2.8个百分点至-43%,仍为历史次低水平,修复仍需时日;医药制造业受医疗防护物资需求支撑大幅反弹,由1-2月的-12.3%回升至10.4%,为2018年5月以来新高。受出口影响较大的中游加工组装类行业整体大幅回升,升幅均在20%以上;上游原材料类行业同样显著回升。

 

需求回暖是推动工业生产反弹的重要原因。内需方面,3月消费和固定资产双双反弹,助推工业生产。外需方面,在复工复产加速之后,前期积压订单的赶工推动出口改善,3月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1%,带动了制造业生产。

 

随着我国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复工复产明显加快,但在海外疫情拐点尚未出现、外需疲软、内需尚未修复的情况下,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加之工业企业利润出现断崖式下跌、工业领域呈现通缩状态,企业再次回到被动补库存阶段,工业生产难以持续大幅反弹,4月有望小幅回升。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1%收窄8.4个百分点

 

一季度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6.1%,较受疫情冲击最大的1-2月显著反弹;经季节调整后,3月环比增长6.05%,相当于折年后增长102.36%。其中基建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三大分项都出现反弹,但反弹力度逐渐递减。

 

基建投资降幅显著收窄。1-3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同比下降19.7%,降幅较1-2月收窄10.6个百分点,在三大分项中反弹幅度最大。3月以来,各级政府都将工作重心转向稳增长,基建项目开工复工加快。截至3月20日,除湖北外的重点项目复工率已达89.1%。截至3月31日,全国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08万亿元,占比84%,发行规模同比增长63%。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使用在项目上的是8255亿元,占发行额的77%。用于重大项目资本金的专项债券规模约1300亿元。

 

下一阶段,中央会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专项债额度,继续重点用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农林水利、生态环保项目、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七大领域;增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领域,允许地方投向应急医疗救治、公共卫生、职业教育、城市供热供气等市政设施项目。加快建设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流、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 基建将继续扮演稳投资和稳增长的抓手角色。

 

制造业投资降幅仍大。1-3月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25.2%,降幅较1-2月收窄6.3个百分点,在三大分类中反弹幅度最小。尽管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且市场利率水平明显走低,但1-2月企业利润同比-38.3%,以及3月PPI降幅持续扩大,导致企业对于未来的预期仍不稳定。而在出口发动机明显失速之后,贸易部门的制造企业预期将更为悲观。

 

除了市场预期不稳之外,一季度产能利用率为67.2%,为统计以来最低水平,显示大量产能仍在闲置。制造业投资的修复,仍有待总需求的进一步回暖和企业悲观预期的明显改善。

 


 

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7.7%,收窄8.6个百分点

 

 

1-3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7%,降幅比1-2月收窄8.6个百分点,降幅仍为三大支柱中最小,远低于投资总体降幅。

 

3月以来,关键指标全面反弹,购房需求释放和开发商促销推进商品房销售改善,1-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13.6个百分点至26.3%;复工复产推动新开工面积降幅收窄17.7个百分点至27.2%;土地购置面积降幅收窄6.7个百分点至22.6%;开发资金来源降幅收窄3.7个百分点至13.8%。从房价来看,3月70城中,38城新房价格环比上涨,较上月增加17个;31个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较上月也增加17个。 

 

3月房地产市场的突然回暖,主要受到以下因素推动:一是房企为加大回款力度加大促销规模,带动市场销售放量;二是宏观政策宽松之后,市场上形成房价上涨预期,部分观望型需求恐慌入市;三是地方政府因此财力不足而加大了推地力度。

 

不过,与去年4月的小阳春类似,今年房价同样很难形成全面上涨局面。

 

一是政策基调。与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时政策的突然转向相比,当前的房地产调控仍然保持着相当的定力。中央层面,3·27政治局会议明确“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预计房住不炒定位和“三稳”原则均不会动摇;地方层面,虽然地方政府在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放松需求端调控,但最后的结果都是又退了回去。如4月14日青岛撤回了此前出台的限售松绑,成为继驻马店、海宁、广州、济南、宝鸡之后第6个收回楼市松绑政策的城市。

 

二是金融环境。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仍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再次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去年8月份央行推出LPR改革以来,1年期LPR已下降20个基点,但5年期LPR仅下跌10个基点。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一踩到底不同,我国仍有一定空间,央行对于政策操作非常谨慎,坚决反对“大水漫灌”。

 

三是基本面。2008年末,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仅有17.9%,但经过数轮加杠杆,2019年末已经飙升至55.8%,继续加杠杆的空间已经不大。而且,随着经济下行幅度加深,失业率明显企高,居民部门收入增速下滑,继续加杠杆的能力已显著下降。

 

展望下一阶段,结合近期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货币、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各地政府出台多项涉及支持房地产企业复工复产、调降土地出让门槛,放宽预售、城市人才吸引、购房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优惠政策叠加,短期速冻的需求将快速释放,市场回暖有望。

 

但逆周期调节并非向市场放水,“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结合房地产金融长效机制将有效制约市场泡沫化发展。预计未来市场整体价格将实现稳中有升,一线城市及强二线城市价格增长将更加稳定,三四线城市则会出现一定分化。

 


 

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15.8%,收窄4.7个百分点

 

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下降15.8%,降幅较1-2月收窄4.7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8.1%,降幅较1-2月收窄5.6个百分点。

 

3月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有序恢复,疫情造成的短期冲击逐步缓解,叠加国家加大对稳消费支持力度,消费需求有所释放。但由于失业率仍然偏高,居民收入同比负增,居民消费意愿并不强烈。

 

网上消费仍然保持快速增长。3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下降0.8%,降幅比1-2月份收窄2.2个百分点。线下如餐饮消费仍在继续下滑,3月下降46.8%,降幅比1-2月份扩大3.7个百分点。

 

主要大类中,汽车消费有所回暖。3月份汽车消费同比-18.1%,较1-2月的-37%明显好转。各地加大力度鼓励汽车消费起到了一定作用。石油和制品类3月同比-18.8%,而1-2月为-26.2%,3月以来,虽然社会活动有所恢复,但国内油价明显下调,导致石油和制品类消费仍然同比偏弱。此外,3月家电类消费同比-29.7%,与1-2月的-30.0%基本持平;家具类消费-22.7%,较前值-33.5%略有好转;建材类-13.9%,较前值-30.5%明显好转,房地产回暖对相关消费的拉动并不均衡。

 


 

政策须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3月城镇调查失业率由2月的6.2%下降至5.9%,显示出我国经济的韧性,但考虑到全球经济下行的二次冲击,预计二季度仍有可能负增长,失业率则有可能再次攀高,政策仍需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下一阶段,建议在继续做好疫情防控,严防外部输入、内部反弹的同时,全面将工作重心放到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恢复上来。一是财政政策应继续加码。提前下达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尽快提升赤字率和发行特别国债,加大新基建等领域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此外,还应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贴息贷款、降低社保缴费等措施为企业纾困;二是货币政策灵活适度。通过下调政策利率、定向降准或MPA考核等工具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地金融机构支持疫情受损企业,适当调整债务还款期限,提高因疫情造成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同时应避免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业;三是加大稳就业力度,重点关注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以及贫困人口的就业情况。

 

话题:



0

推荐

王静文

王静文

10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现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负责人,兼任盘古智库、凤凰国际智库等高级研究员。专注于宏观经济研究,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