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治局会议之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期召开。
 
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的评价更高,认为“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其中“可以载入史册”为新加。
 
但与一周前的政治局会议相比,会议对于形势的研判要更谨慎,对于政策的定调要更积极,对于工作的部署也更细致。
 

 

形势研判

 

 

会议指出,“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
 
事实也是如此。
 
从国际来看,疫情目前仍在蔓延,疫苗的大规模推广使用仍需至少半年时间,考虑到医疗基础设施等的差距和产能的限制,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使用可能更慢,所以明年全球经济复苏必然是不稳定不平衡的。
 
疫情期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负面评价急剧上升,这种民意的变化将会映射到外交政策上,我们必须对于国际形势和局势的变化保持警惕。
 
从国内来看,近段时间以来,疫情在全国各地点状零星出现,虽然没有大规模暴发,但对于部分地区的社会经济仍然形成了不小冲击,导致11月餐饮收入增速重新跌回负区间,经济恢复基础确实需要进一步巩固。
 
此外,今年的刺激政策推动宏观杠杆率走高,企业明年的还本付息压力将会上升,债务的可持续性是一个重大考验,国企信用债违约事件已经敲响了警钟。
 
而且,在低基数的作用下,明年经济增速将会回到8-9%之间,但展望2022年,高基数又会导致经济增速回落,这些也需要提前考虑。
 
因此,有必要对形势估计得更严峻一些。

 

所以会议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推进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办好自己的事,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政策定调

 

 
基于以上考量,中央要求“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总的来说,就是要避免政策的大起大落,以政策的连续、稳定、可持续助力发展的平稳、健康、高质量。
 
需要指出的是,“时度效”是总书记2016年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提法,一直为新闻宣传界所沿用,这是首次用在经济政策领域。
 
把握政策的时度效,即要把握政策的时机、力度和效果。
 
首先,要把握政策时机。
 
在低基数作用下,明年经济增速将会明显反弹。笔者12月16日《经济参考报》头版发表的评论提到,“在无需通过逆周期调节稳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将会获得难得的深化改革窗口期”。

 

此次会议要求“要用好宝贵的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与笔者不谋而合。
 
其次,要保持政策力度,避免出现“政策悬崖”。具体来看: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财政政策的力度会略低于今年,但应该不会明显减弱。
 
我们预计明年的赤字率会回落至3.0%左右,低于2020年的3.6%,高于2019年的2.8%;专项债发行规模维持在3万亿左右,低于2020年的3.75万亿,高于2019年的2.15万亿。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明年名义经济增速预计在10%左右(实际GDP大约8.5%左右,物价水平1.5%左右),预计社融增速保持在10%左右,这样大致可以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不过,相比于今年13.6%(截至11月底)的社融增速,将会形成信用边际收紧的局面。
 
最后,还应关注政策效果。
 
今年下半年以来,宏观政策没有继续加力,而是将重点放在政策效果上,要求“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
 
此次会议,要求财政政策“要在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货币政策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目的都是通过结构调整来优化政策效果。

 

 
工作部署

 

 
具体到经济工作上,构建新发展格局无疑是重中之重,“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需要指出的是,会议沿用了之前“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的提法,但是政治局会议提到的“注重需求侧改革”被还原成了“需求侧管理”,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央对于稳增长仍然比较看重。
 
会议部署了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这些都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贯穿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主线,核心就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既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也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会议首次明确,“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疫情冲击之下,原本顺畅运行的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停摆,一些发达国家藉此打算重构产业链供应链,使其更粗、更短、更安全,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为此,我们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维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会议指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扩大投资,明确要发挥中央预算内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加大新基建、技改和旧改等支持力度。
 
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会议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这个相互促进,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异曲同工。我们需要抓紧时间窗口,进一步深化改革,还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以开放倒逼改革。
 
五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会议指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自马云外滩演讲之后,上意和民意迅速形成共振,相关政策接连出台。此次会议要求“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强调“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六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一周之前的政治局会议没有提“房住不炒”,有人认为这是房地产调控可能会放松的信号,但其实是过度解读。此次会议果然再次强调“房住不炒”,同时将重点放在了发展完善租赁市场,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可视为政策对此前长租公寓暴雷事件的回应。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此前政治局会议提到的“要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没有过多体现。会议对于防风险的部署比较零散,仅提到“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

 

结合之前的政策定调来看,预计明年经济工作的主线仍然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话题:



0

推荐

王静文

王静文

10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现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负责人,兼任盘古智库、凤凰国际智库等高级研究员。专注于宏观经济研究,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