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9月15日上午,统计局公布了8月各项宏观数据。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高于6月和7月的4.8%,1-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由-1.6%继续回升至-0.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由3.4%回升至4.6%;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由-1.1%回升至0.5%,年内首次转正;城镇调查失业率小幅回落至5.6%。

 

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5.6%
高于6、7月的4.8%

 

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较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好于预期值5.3%,创年内新高,并高于去年同期。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比1-7月加快0.8个百分点,年内首度由负转正,但仍远低于疫情前水平。

 

三大门类两升一平。采矿业和公共事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6%和5.8%,增速较上月大幅回升4.2和4.1个百分点。7月这两大门类受到洪涝灾害影响,增速明显走弱,8月灾害冲击部分消退之后,增速有所加快。制造业增长6%,持平于上月的年内高点。

 

制造业增速普遍下滑。8月份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较上月回落2.2、0.5和3.1个百分点至8%、15.1%和8.7%,或与8月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至1.2%有关。汽车制造业高位回落。8月汽车行业增加值和产量同比增速回落至14.8%和7.6%,分别较7月显著下滑6.8和19.2个百分点,主要受基数抬高所致。

 

企业仍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1-7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7.4%,较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连续第4个月回落,同时PPI降幅持续收窄,企业仍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由于PPI与CPI之间的剪刀差持续收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持续改善,企业将逐渐过渡到主动补库存阶段。

 

展望后几个月,从供给端来看,汽车前期积压需求释放后或将后劲不足,制约汽车制造业生产。考虑到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二季度水平,供给端修复已渐近尾声。从需求端来看,6月以来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逐月下滑,需警惕外需对工业生产特别是制造业的拉动减弱,但消费在8月首现正增长后若能持续修复,仍有望和基建与房地产项目一道继续助推工业生产小幅改善,企业有望转向补库存。

 

 

1-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0.3%
较1-7月反弹1.3个百分点  

 

1-8月投资累计同比下降0.3%,降幅较1-7月收窄1.3个百分点。8月份,各地区、各部门在中央部署下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强化投资服务和资金保障,积极开展稳投资各项工作,投资增速转正在即。

 

基建投资降幅小幅收窄。1-8月第三产业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同比下降0.3%,降幅较1-7月收窄0.7个百分点;8月当月同比增长4.0%,较7月回落3.9个百分点。基建投资降幅收窄步伐略有放缓,仍未转正,或与地方政府专项债筹集资金尚未完全转化为实物工作量有关,同时8月洪涝灾害对项目施工影响依然存在。随着8-10月大规模发行的专项债资金到位和洪涝灾害影响消退,基建增速将加快修复。

 

制造业投资降幅大幅收窄。1-8月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8.1%,降幅较1-7月收窄2.1个百分点;8月当月同比增长5.0%,今年来当月增速首次转正。制造业内外部需求连续回暖,且1-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降幅连续5个月显著收窄,当月增速已连续两个月维持在10%以上,因而制造业投资降幅明显收窄,但由于海外需求有待进一步改善,整体增速回正仍需时日。

 

展望后几个月,各地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和建设推进,尤其是度过“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之后,中央部署加快水毁工程建设等灾后重建,重大项目施工进度逐步恢复,均有助于扩大有效投资。中央部署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8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放量发行,同时货币政策继续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实施结构性“宽信用”,金融机构加强对“两新一重”、制造业、小微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支持,均将为投资提供资金保障。预计投资将延续修复回升步伐,9月转正可期。 

 

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4.6%
较1-7月回升1.2个百分点
 

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4.6%,较1-7月回升1.2个百分点。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6%,增速比1-7月回升1.2个百分点;8月当月同比增长11.8%。

 

楼市成交继续保持热度。1-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降幅收窄2.5个百分点至3.3%,销售额累计降幅由负转正至1.6%,8月当月则分别增长13.7%和27.1%。资金到位形势仍好。受个人按揭贷款、定金及预收款带动,1-8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累计同比增速回升2.2个百分点至3.0%,8月当月增速达18.3%。土地市场供求两端整体有所降温,多个热点城市热度下降。

 

建设指标累计改善、当月回落。1-8月新开工面积累计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至3.6%,8月当月增长2.4%;施工面积累计增速提升0.3个百分点至3.3%,8月当月回落3.4个百分点至13.2%,增速仍在高位,回落主要受新开工影响。新开工当月增速回落幅度较大,或表明调控趋紧形势下房企预期转弱,开工意愿有所下降。1-8月土地购置面积累计降幅扩大1.4个百分点至2.4%,8月当月下降7.6%。

 

近期,监管层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基础上,要求形成对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检测和融资管理规则。由于资金来源受限,上半年火热的土地市场将逐渐趋冷,土地交易、土地溢价率等指标增速回落。但为加速回款,房企或将加快施工、竣工、销售进度,建安投资增速可期。分城市来看,一二线和强三线城市受强劲需求稳固支撑,市场热度、价格稳定预期较好;弱三、四城市将受经济承压、居民收入减少等因素进一步分化,房价下行面临较大压力。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0.5%
较7月加快1.6个百分点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5%,增速较上月回升1.6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0.6%,降幅较上月收窄2.1个百分点。

 

汽车销售增长强劲。随着东部、中部、南部等汽车大市场疫情进入常态化管控阶段,各地密集开启营销活动,终端车展人气较旺,加之受恶劣天气和疫情影响,汽车出行需求增加,开学季引发家长购车需求,8月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8%,增速高于社零11.3个百分点。若扣除汽车类商品,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6%,仍未转正。

 

新型消费加快增长,餐饮消费持续恢复。1-8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5%,较1-7月提高0.5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8%,较1-7月提高0.1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6%,较1-7月回落0.4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提高5.2个百分点。8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7.0%,降幅较上月收窄4.0个百分点。

 

居住类商品消费部分好转。随着房地产销售持续回暖,促进家电更新消费政策发力,居住类商品零售额由降转升。8月居住类商品零售额为1007亿元,高于上月34亿元。其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同比增长4.3%,增速较上月提高6.5个百分点;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分别同比下降4.2%2.9%,降幅分别较上月扩大0.30.4个百分点。

 

未来几个月,消费有望继续回升,但幅度仍然有限。一是国内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住,居民消费将会进一步正常化,特别是线下服务型消费将会继续展开;二是各部门各地区把促消费作为稳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利用“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通过举办购物节、发放消费券等系列活动,引导网上消费、带动实体消费、挖掘潜在消费。不过,考虑到去年后几个月基数逐步抬升,今年汽车销售增速预计会继续回落,而居民部门杠杆率的持续抬升以及失业率仍在较高水平,也将会对消费形成抑制。

  
政策继续“注重落地见效”
 

从8月数据来看,主要经济指标仍在继续回升,供需两端同时向好,特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已经转正,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转正在即,M1与M2剪刀差、PPI与CPI剪刀差均继续收窄,显示出经济活力仍然比较旺盛。因此,政策并未继续加码,而是继续在落地见效方面着力,这也将成为未来几个月的政策主线。

 

货币政策。9月2日国常会指出,下一步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政策力度和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以促进经济金融平稳运行。可以看出,政策基调已经边际收紧。预计货币政策将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M2与社融规模合理增长的同时,重点转向调结构,引导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领域。

 

 

财政政策。8月政府债券发行继续加速,政府债券净融资新增1.38万亿元,成为该指标纳入社融统计后的最高水平,其中地方债发行规模达到1.2万亿,为有史以来的第二大单月发行规模。筹资完成之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将会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支持交通基础设施等七大重点领域和“两新一重”等项目,这将有利于基建项目增速继续回升。

 

监管政策。除了房地产市场调控继续加码,加强对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约束之外,监管层还将继续加强金融乱象治理,防止风险隐患向金融危机演变,督促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模式,促进其高质量发展等。在内循环为主体的新格局下,加强监管将成为未来数年的主基调。

 

促进双循环格局。需求端,将继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尤其是要促进新型消费发展,疏通消费堵点;供给端,将会维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对内改革方面,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对外开放方面,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话题:



0

推荐

王静文

王静文

10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现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负责人,兼任盘古智库、凤凰国际智库等高级研究员。专注于宏观经济研究,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