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 

 

GDP:预计二季度GDP转为同比增长2.9%,上半年仍同比下降1.9%

 

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逐步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走出,随着各省3月份开始陆续复工复产,以及武汉市4月8日的解封,我国的疫情防控开始进入常态化阶段,各行业复苏势头良好,整体经济将出现明显恢复。

 

一是农业生产将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一季度我国农林牧渔业受疫情冲击最小,大部分农产品产量上升,二季度疫情对农业影响进一步下降,仅部分生鲜肉类、鱼类在6月北京疫情反复期间受到一定影响,预计农业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增速不仅由负转正,且有望接近历史平均水平。

 

二是工业生产将显著恢复。二季度以来,工业企业复工率大幅回升,制造业PMI连续高于50%荣枯线,景气度大幅回升,不过同时也面临全球疫情扩散的外部需求下降影响。综合来看,预计二季度工业生产增速将由负转正,但幅度将小于历史正常水平。

 

三是服务业复苏情况略慢于工业,行业有所分化。与工业生产的全面复苏相比,仍有部分服务业受疫情影响较深,主要包括餐饮、娱乐、教育等传统服务业;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酒店住宿等行业尽管有所复苏,但幅度有限;金融与房地产业保持稳健;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则依旧保持强势。预计二季度服务业增速转正无忧,但增幅将低于工业。

 

总体看,预计二季度GDP同比增长2.9%,较一季度大幅上升9.7个百分点,但仍显著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受一季度拖累,上半年GDP同比仍将下降1.9%。

 

下半年我国经济走势仍将主要取决于疫情防控情况。近期北京疫情出现反复,对部分服务业的复工形成一定拖累,但鉴于我国已积累较为丰富的防控经验,疫情二次爆发可能性较低。预计三季度传统服务业将继续复工复产,促使整体经济向基本正常化迈进,GDP增速有望继续小幅提升。在四季度进入秋冬季后,随着疫情传播条件的变化,不确定性仍将存在,常态化防控不会放松,甚至可能加强,经济完全正常化仍有难度。综合看三、四季度GDP将恢复至5%左右,全年GDP回归正增长仍然可期。

 


  

工业:预计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4.4%继续小幅回升至4.7%

 

生产动能继续改善。6月官方制造业PMI中生产指数录得53.9%,高于上月0.7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回落势头,生产修复仍在延续。从高频指标来看,6月平均高炉开工率为70.4%,为去年下半年以来最高水平;汽车轮胎半钢胎开工率为61.3%,同比降幅由上月的-25.3%收窄至-12.6%;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6月同比增长1.1%,连续两个月保持正增长,但增幅低于上月。

 

考虑到供给端修复接近完成,南方暴雨洪灾可能对企业生产造成一定拖累,加之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工业增加值回升幅度或将进一步收窄,预计6月同比增长4.7%,1-6月累计同比增长-1.8%。

 

展望下半年,在工业增加值已在二季度连续实现正增长、各地复工复产继续有序推进的情况下,汽车行业持续好转和基建项目显著发力有望继续助推工业生产回暖,预计生产端修复将较二季度继续加快,但仍需警惕海外疫情风险尚未解除叠加国内疫情反复导致需求不足,出口和消费有可能拖累工业生产。

 


 

投资:预计1-6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由-6.3%收窄至-2.9%

 

6月国内复工复产进度继续加快;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加力提效,抗疫特别国债开启发行;货币政策转向宽信用,央行出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支持中小微企业,预计投资三大支柱均将继续回升步伐,但回升节奏有所错落。

 

基建投资或同比-3.3%,好于前5个月的-6.3%。季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及前期地方政府债券放量发行为6月基建投资提供支撑。但考虑到6月南方雨水较多影响施工进度,基建投资修复速度可能略有减慢。6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钢铁价格继续上涨而水泥价格有所回落也意味着基建投资需求扩张速度或有所放缓。

 

制造业投资或同比-10%,好于前5个月的-14.8%。6月制造业PMI指数显示生产和需求双双回暖。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除北京近期疫情小规模反复外,大部分省市加快了复工复产步伐,制造业投资需求继续改善。但由于海外疫情持续扩散,形势仍不明朗,外需仍处于收缩区间,制造业投资回暖步伐依然较慢。

 

房地产开发投资或同比增长1.5%,好于前5个月的-0.3%。30大中城市商品房交易数据显示,6月商品房成交有所转暖,疫情好转使得前期积压需求仍在继续释放;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降幅则有所扩大,房企竞逐热门城市热门地块,各线城市走势分化加剧。短期内在建安投资和土地购置费支撑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转正,但“房住不炒”定位依旧,上行空间有限。

 

从下半年来看:基建投资仍主要受制于资金来源。政策支持、项目赶工、资金到位将促进基建投资复苏加快,成为稳投资主要支撑。房地产开发投资在积压需求短期释放完毕之后,下半年增长速度预计有限。制造业投资则受到海外需求反弹速度和设备使用率的限制,预计恢复速度仍然缓慢,延续低位徘徊态势。预计2020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或增长3.5%左右。

 


  

消费:预计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2.8%回升至-0.5%

 

6月份,消费市场回暖迹象依旧明显。一是618大促期间,电商龙头均创下单金额新纪录,显示无接触消费增长势头强劲,网上消费占比预计将继续提高;二是商品房市场销售仍在回暖,预计会继续带动居住类消费增长。

 

但是,由于去年6月标准切换之前厂商加大促销力度,导致基数极高。从乘联会数据来看,5月前27天乘用车零售同比下降22%,预计6月汽车消费将成为下拉力量。此外,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端午三天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4880.9万人次,仅为去年同期的50.9%;实现旅游收入122.8亿元,仅为去年同期的31.2%,显示部分服务业状况仍不乐观。

 

综合来看,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转正仍有难度,预计增速为-0.5%左右。

 

下半年,消费状况有望进一步改善。首先,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线下各渠道门店基本实现正常营业,客流量逐步回升,特别是服务业消费有望继续修复;其次,政策层面将持续发力,加快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商务部将在今年下半年召开全国性促消费活动,各地也接连出台了新一轮促消费支持政策;最后,在政策支持和多方发力之下,疫情期间催生的新型消费将迎来快速崛起,引领消费增长。但疫情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就业压力和薪资压力的担忧,可能会让消费者保持一定的谨慎观望态度。

 


 

外贸:预计6月出口同比下降3.5%,进口同比下降7.9%

 

出口。预计6月出口2050亿美元,同比下降3.5%。从先行指标看,出口不容乐观。6月我国制造业PMI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大幅回升至42.6%,但仍处于荣枯线以下;韩国6月出口降幅大幅收窄至10.9%,但降幅仍超市场预期;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仅温和上行。

 

综合各种因素,6月份出口仍有支撑但增速继续下滑:一方面,海外疫情仍在蔓延,防疫物资出口继续支撑出口;二是发达经济体逐步复工复产,外需形势边际改善,6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和欧元区制造业PMI分别回升至49.6%和46.9%;三是基数效应对出口增速造成拖累,去年同期出口额绝对值较高。

 

进口。预计6月进口1500亿美元,同比下降7.9%。从先行指标看,进口仍然偏弱。6月,我国制造业PMI进口指数由45.3%回升至47%,仍处于荣枯线以下;进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ICFI)指数波动下行,延续5月下旬以来下降态势。

 

综合各种因素,6月进口或将有所改善、但仍维持同比下降态势:一是国内需求持续改善,制造业PMI和PMI生产指数分别回升至50.9%和53.9%;二是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大幅上行,原油、铁矿石和谷物等运输需求上涨;三是基数效应拖累,去年同期进口金额为近5年来次高。

 

展望下半年,全球疫情和中美经贸关系充满不确定性,出口将继续承压。当前海外疫情仍在继续蔓延,新兴市场正在成为疫情中心,发达经济体面临二次爆发风险,未来疫情持续时间和影响深度仍然难以估计。在此背景下,一方面,防疫物资出口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各国重启经济的尝试也将拉动出口,对出口形势形成一定的支撑;另一方面,外需低迷局面难以改善,逆全球化将导致全球贸易和投资活动萎缩,中美摩擦或进一步升级,从而对出口带来负面影响。

 


 

物价:预计6月CPI同比上涨2.5%,PPI同比下降3.0%

 

CPI。6月国内各地复工复产继续推进,但6月中旬北京疫情出现反复,南方地区持续降雨,对食品供给产生冲击,猪肉价格在连续3个月下行后出现反弹,使得整体通胀压力重现小幅上升态势。

 

食品。猪肉价格先跌后涨,预计全月平均价格与上月基本持平,其他肉类价格整体平稳,价格略有回升;鲜菜价格受南方持续降雨及洪涝灾害影响出现反弹;鲜果价格在夏季供应增加的情况下有所下降;鲜蛋、奶制品、水产品价格整体平稳,互有小幅涨跌。综合上述影响因素,预计6月食品价格与5月基本持平。

 

非食品。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需求端弱势有所改善,各类非食品价格有涨有跌。其中生活用品、医疗保健、其他商品与服务三大类有望小幅上涨,衣着、交通通信、居住、文教娱乐价格有望小幅下跌,非食品价格整体将环比止跌,与上月持平。

 

综合来看,预计6月CPI将环比持平,同比上涨2.5%,较5月回升0.1个百分点,今年2月以来首次回升。展望下半年,在去年基数大幅上升的情况下,CPI同比增速逐步回落仍是大概率时间,疫情变化、天气情况与猪肉价格走势仍将是整体CPI下行走势中的波动因素。

 

PPI。6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延续5月以来的回升态势,石油价格持续上行,有色金融价格全面上涨,带动国内基础工业产品价格回升,加上复工复产形势良好,工业品下游复苏,基建需求推动水泥、钢材价格上涨。6月PMI出厂价格由上月的48.7%上升至52.4%,13个月以来首次越过50%荣枯线。

 

预计6月PPI将环比上涨0.4%,为7个月以来首次上涨,同比降幅也将缩小到3%。下半年PPI降幅有望继续收窄。

 


 

金融:预计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8万亿,新增社融2.6万亿,M2增速小幅回落至11.0%

 

两会确定了适当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等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有利于基建等领域项目投资加快,并吸引银行配套资金,同时监管层鼓励信贷精准投放实体经济,再考虑到季节性因素,预计6月新增信贷社融有望继续高增。

 

新增信贷。企业贷款方面,国常会要求金融系统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央行推出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发力宽信用,企业贷款增长良好。居民贷款方面,商品房购买需求继续释放和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将促进居民贷款稳健增长。预计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8万亿元。

 

新增社融。5月地方债放量发行后,6月地方债发行量有所下降,对社融贡献回落,但特别国债逐步启动发行提供了新的支撑;6月企业债发行节奏有所放缓,取消或推迟发行比例提高,企业债券净融资贡献也将回落;表外融资有望继续正增。综上而言,预计6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或将达到2.6万亿元。

 

M2增速。信贷扩张有利于货币供应继续高增,半年末财政支出加快也有利于支撑M2增长,预计6月M2余额有望保持两位数高增,约增长11%。

 

展望下半年,货币政策将以宽信用为主线,重点加强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和精准滴灌,着力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预计全年新增信贷或将达到20万亿元,新增社融或超30万亿元,M2余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汇率:预计7月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7.08左右;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7.10左右

 

6月以来,主要经济体逐渐开始复工,避险情绪缓和,削弱美元需求,美元指数录得-0.89%跌幅。美元指数表现弱势,打开了人民币升值空间。此外,中美两国关系作为近期主导人民币汇率的主要驱动因素,目前虽有波折,但未有实质性恶化,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减轻,月内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和即期汇率分别录得0.73%、1.00%升幅。

 

从7月看,全球疫情发展有反复迹象,市场风险情绪有波动可能,美元指数仍有上行空间。但美国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且美联储无限量QE措施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美元指数上行空间有限,人民币受美元反弹的压力亦相对有限。6月末以来,中美关系再起波澜,人民币波动性可能上升,预计人民币汇率7月波动区间为7.03-7.15,7月底可能在7.08左右。

 

从下半年看,我国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逐步恢复,人民币汇率有上升动能。受疫情影响,全球零利率乃至负利率大行其道,人民币利率仍然维持在相对高位。下半年,中美利差有望继续扩大,将有力支撑人民币汇率企稳回升。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将迎来美国大选,特朗普政府可能重新挑起中美经贸摩擦。两国关系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人民币汇率可能再次面临外部压力。预计年末人民币汇率位于7.10左右,波幅增大,波动区间为6.95-7.25。

 


 

外储:预计6月末外汇储备环比增加100亿美元至31117亿美元

 

从汇率因素来看,6月份美元指数小幅下跌0.89%,主要非美货币汇率涨跌互现,欧元、英镑兑美元分别升值1.26%、0.49%,日元兑美元微幅贬值0.14%,外汇储备中以非美元货币计价部分折算成美元计价后形成估值增加。从债券收益率和价格来看,美债、日债、英债收益率上升,欧债收益率下降,债券估值因素对外储变化的影响不大。综合考虑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效应,估值变动将导致外汇储备规模增加。

 

从跨境资本流动来看,6月北向资金共计净流入A股526.79亿元,呈现加速流入态势;在全球吸收直接投资低迷的背景下,国外资本仍有较强意愿在华投资兴业,促进外汇储备规模上升。总体来看,6月外储将会继续增加。

 

下半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具有稳定的基础。一方面,国内经济逐渐恢复,积极的财政政策工具、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将加快落地,经济长期向好将对外汇储备规模的稳定形成支撑。另一方面,人民币资产仍受国际投资者青睐,国际资本流入有助于跨境资金平衡。

 

 

 

 

话题:



0

推荐

王静文

王静文

108篇文章 1年前更新

现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负责人,兼任盘古智库、凤凰国际智库等高级研究员。专注于宏观经济研究,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

文章